开发环境设置
上一章在日常开发的过程中,debug是避免不了的,我们都知道webpack
是把文件打包了的,对于debug
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,本章主要说一下怎么debug
准备环境
修改 webpack.config.js
1 | module.exports = { |
把这行代码注释掉
新增一个ts文件
在src
目录下新增一个名为Person.ts
的文件,内容如下
修改index.ts文件
之前的代码全部注释或删除,新增以下内容
内容准备完成,现在来启动项目实践debug
启动调试
执行yarn start
现在开始调试项目
启动之后我们会发现在终端中会出现这样一个提示,出现这个提示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第一步修改的webpack.config.js
文件,webpack
不知道该以什么模式启动项目了。mode
的类型有两个,分别是development
和production
,分别代表开会环境和正式环境。稍后在进行配置。
接下来打开浏览器会看到控制台
我们在调用方法的时候传入的参数是undefined
,所以报这个错了,我们也知道怎么去改,可是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记得特别清楚,我们是需要控制台去精准的提示给我们是哪里报凑了,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是main.js
文件的第2行报的错,我们点击它定位到错误位置。
出现在眼前的是这一行压缩的代码,它是打包过的代码,是不利于调试的。我们要使用devtool
来解决这个问题
devtool
选择一种 source map 格式来增强调试过程。不同的值会明显影响到构建(build)和重新构建(rebuild)的速度。
devtool
其实就是选择对应的source map
,它有很多种,现在来看一下每种都有什么区别。
source-map
这种是比较常见的,设置方法就是在webpack.config.js
中修改这个属性,代码如下
1 | module.exports = { |
设置完成之后启动项目看一下效果
精确的提示除了出错的文件和行数,方便我们准确的定位,那webpack究竟是做了什么呢。
- source-map会给打包后的模块生成soucemap文件
打包后的模块在最下面引用一个map文件,map文件就是打包后的文件和源文件之间的一个关联文件,里面记录着编译后的代码对应着源码中的位置
- inline-source-map
使用inline
,webpack
不会生成独立的map
文件,而是将map
文件内容以dataURL
的形式插入到打包的文件中
cheap-source-map
它与source-map
一样也是会生成独立的map
文件,不同的是它不包含源代码中的列信息module-source-map
生成的map
文件中还包含引用的一些第三方库
不同环境的配置使用,建议参考官方文档,只有官方文档才是最新最准确的